發(fā)布時間:2016-02-29 09:01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
魏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四。
1、源出隗姓。
在夏商時期,西北部落的隗姓鬼方中一支居住于魏地的部落最終發(fā)展成了國家,即魏國,商末隗姓魏國在今陜西興平西的馬嵬坡,地處秦嶺首陽山的北麓、渭河中游。商末周文王滅隗姓魏國,子孫以國為氏。隗姓魏氏的歷史至少有4000年。隗姓魏商,國小勢弱,不見于經(jīng)傳,隗姓魏氏事實上湮沒于姬姓魏氏之中。
2、源自姬姓。
商末周文王占領隗姓魏國之地,封其親屬于魏國,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。周武王滅商后,封其弟畢公高于畢,在今陜西咸陽北,是為畢國。遷封魏國于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。春秋時,畢公高的后裔畢萬輔佐晉獻公,于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、霍、魏等小國,晉獻公封畢萬于魏地,建立了另一個姬姓魏國。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,即魏文侯,于公元前403年自立為諸侯。公元前369年,魏惠王與韓、趙一起瓜分了晉國,建立了強大的魏國,成為戰(zhàn)國七雄之一。再傳三世到魏王假,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,子孫以國為氏。姬姓魏氏的歷史至少有3100年。
3、源自羋姓。
戰(zhàn)國時秦國大臣穰侯魏冉,是秦昭王母宣太后之弟,為羋姓之后裔。秦武王去世后,秦國發(fā)生了內亂,魏冉擁立武王之異母弟嬴則,是為秦昭王,魏冉初為將軍,后長期任秦相,封于穰,今河南鄧州,號穰侯,五國合縱破齊國后,加封陶邑,今山東定陶北。魏冉之族當為羋姓魏氏,這支魏姓的歷史至少也有2300年。
4、出自外族的改姓。
我國的魏姓同其他姓氏一樣,不斷與其他民族交流,互有基因的流動。外族加入魏姓群體的事件主要有:南北朝西魏氐人有魏姓,清朝滿洲八旗姓倭徹赫氏族集體改為漢姓魏,族人后多成為漢族。
二、遷徙分布,聚集地
先秦時期,魏姓最初活躍于陜西、山西、河南地區(qū)。兩漢至唐朝,魏姓主要的活動地區(qū)在北方和中原。唐朝以后,魏姓已經(jīng)進入了江蘇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四川,以及兩廣地區(qū)和福建,尤其是中原二次南下移民福建時,魏姓大批進入閩南。明末永樂年間魏姓始人臺灣。
宋朝時期,魏姓大約有34萬余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0.44%,排在第五十一位。魏姓第一大省是四川,約占全國魏姓總人口的17%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、江西、山東、河南、安徽,這五省魏姓大約占全國魏姓總人口的64%,其次分布于河北、江蘇、福建,這三省的魏姓又集中了21%。全國形成了以四川、贛皖蘇、魯豫冀為中心的三大塊魏姓聚集地。
明朝時期,魏姓大約有45萬余人,約占全國人口的0.49%,為明朝第四十八位姓氏。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純增長率是20%,魏姓人口增長比全國人口的增長要快得多。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福建、江蘇、江西,這三省魏姓大約占魏姓總人口的43%。其次分布于浙江、山東、湖北、河北,這四省的魏姓又集中了32%。福建為魏姓第一大省,占魏姓總人口的19%。宋元明600余年,魏姓分布總格局的變化是:其入口主要向江南地區(qū)遷移。全國形成了閩贛、蘇浙魯兩大塊魏姓聚集區(qū)。
三、郡望堂號
【堂號】
"九合堂":春秋時晉有大夫魏絳。山戎向晉請和,絳向晉君說和有五利。于是晉便和附近的少數(shù)民族山戎等締結了友好條約。8年之中,晉國九合諸侯,稱為霸主,都是魏絳的功勞。魏姓因巨鹿為望,故也以"巨鹿"為其堂號。
【郡望】
巨鹿郡:秦始皇二十五年(公元前222年)置郡,治所在巨鹿(今河北平鄉(xiāng)西南)。相當今河北白洋淀、文安洼以南,南運河以西、高陽、寧晉任縣以東,平鄉(xiāng)、威縣以北、山東德州、高唐、河北館陶之間地。漢代至北魏因襲沿用。漢后大致相當于今河北平鄉(xiāng)以北及晉縣一帶。
任城:今山東微山縣一帶。
四、魏姓血型
魏姓人群的血型分布總的是:O型占32.9%,A型占28.7%,B型占29.3%,AB型占9.1%。
五、當代魏姓的分布
當代魏姓的人口已近570萬,列在全國第四十四位,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.45%。從明朝至今600年中魏姓人口由45萬增到504萬,增長了11倍多,魏姓人口的增長速度低于全國人口的增長速度。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魏姓人口的增長率是呈∧形的態(tài)勢。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、四川、河北三省,大約占魏姓總人口的28%,其次分布于湖北、陜西、山東、江蘇、甘肅、安徽,這六省又集中了32%的魏姓人口。河南為當代魏姓第一大省,居住了魏姓總人口的9.6%。全國魏姓的分布形成了秦川、豫冀兩塊魏姓聚集區(qū)。在600年期間,魏姓人口流動的程度和方向與宋元明期間有很大的區(qū)別,由東南部向中原、華北人群回迂十分的強勁,尤其突出向西部四川的遷移。
在甘肅大部、寧夏、陜西南部、青海東部、內蒙古中西和東北、川渝北部、湖北西端、冀魯津交界地區(qū)、吉林大部、黑龍江東南,魏姓占當?shù)厝丝诘谋壤话阍?.81%;中心地區(qū)可達2.6%以上,上述地區(qū)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17%,居住了大約34%的魏姓人群。在河南、晉冀魯大部、陜西北部、內蒙古中部和東部、京津、遼寧、吉林西北角、黑龍江中部、皖蘇北部、湖北西部、川渝中部、貴州中部、福建東北部,魏姓占當?shù)厝丝诘谋壤话阍?.54%—0.81%之間,其覆蓋面積約占國土面積24%,居住了大約34%的魏姓人群。
《魏姓的來源》由河南新聞網(wǎng)-豫都網(wǎng)提供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akak23.com/xingzuo/xingming/342749.html,謝謝合作!
豫都網(wǎng)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未經(jīng)豫都網(wǎng)(以下簡稱本網(wǎng))許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(wǎng)自有版權作品。
2、本網(wǎng)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以及由用戶發(fā)表上傳的作品,不代表本網(wǎng)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(lián)系本網(wǎng),本網(wǎng)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