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16-02-01 12:35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
烏姓的來源
一、來源有四。
1、源于姬姓
出自黃帝玄孫金天氏少昊任命的官稱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2、源于姜姓
出自春秋時期隴西西戎族烏氏國,屬于以國名為氏。
3、出自漢化改姓
源于其他少數民族:鮮卑族、回族、古越族、古羌西、戎族、胡民族、蒙古族滿族。
4、源于官位,出自兩周時期官吏羅烏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
羅烏,是西周沿襲夏、商時期所設置的官稱,夏時稱“羅”,商時稱“羅人”,周時稱“羅烏”,就是專門負責網羅飛禽的獵人,以飽君主貴胄們的口福。
二、郡望堂號
郡望
據《郡望百家姓》上記載:烏氏望出潁川郡。戰(zhàn)國時置郡。以潁水得名。
潁川郡:始設于秦王政十七年(公元前230年)。之所以名為潁川郡,是因為有一條河,名為潁水,其上游支系流經郡中大部分地區(qū)?ぶ卧O在陽翟(今河南省禹州市),轄境相當于今河南登封寶豐以東,尉氏郾城以西,新密以南,葉縣舞陽以北的廣大地區(qū)。東魏武定年間治所移至潁陰(北齊改為長社,隋又改為潁川,唐復改為長社,即今河南省許昌市)。隋初曾廢潁川郡,唐代時又曾改許州為潁川郡。
汝南郡:漢高帝置,在今天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(qū)。
鄱陽郡:漢末孫權設鄱陽郡,治鄱陽縣,就在今江西省鄱陽。
堂號
懿穆堂:唐朝烏重胤,開始為陸平將兼左司馬。因剿賊有功,升節(jié)度使,封張掖郡公。3年中大小百余戰(zhàn),將賊剿平,升檢校司空,進為邠國公。死后謚號為懿穆。部下士兵20余人割股祭他。
《烏姓的來源》由河南新聞網-豫都網提供,轉載請注明出處:http://akak23.com/xingzuo/xingming/327869.html,謝謝合作!
豫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
1、未經豫都網(以下簡稱本網)許可,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自有版權作品。
2、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,以及由用戶發(fā)表上傳的作品,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3、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系本網,本網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。